塞爾特 | |
文明特性 | |
建造軍事設施很快;能獲得關於武器的技術比較多。 | |
特性1 | 縮短軍事建築物的建造時間 |
特性2 | 提升軍事建築物的攻擊力 |
文明故事 | |
塞爾特民族自紀元前便廣泛居住於西歐大陸各地,但其多數隨著羅馬帝國的繁榮,在羅馬的統治下與羅馬人同化。現代仍殘存的塞爾特文化,是指居住在不列顛群島的塞爾特部落。 儘管不列顛群島也曾受羅馬控制,但自西元四世紀左右開始的日爾曼民族大遷徙,使羅馬勢力自不列顛群島撤退,再加上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統治開啟序幕,羅馬文化便在塞爾特當中逐漸消失。 居住在英格蘭的塞爾特居民們,被盎格魯撒克遜人驅逐出英格蘭,並移居到威爾斯、康沃爾、布列塔尼等地。另一方面,原本居住在愛爾蘭與蘇格蘭,被稱為蘇格蘭人與皮克特人的塞爾特民族,儘管不受羅馬及盎格魯撒克遜統治,但塞爾特民族沒有統一的國家,在小部落國家林立的情況下,同族之爭不斷。 然而,持續長期群雄割據時代的塞爾特民族在進入西元八世紀後,漸漸邁向統一。因基督教的流傳,他們開始有共通的信仰,而且因愛爾蘭及蘇格蘭等北海週邊地區開始受維京人的侵略,他們擁有共通的強大敵人。西元841年,皮克特人國王肯尼士一世建立整合蘇格蘭人與皮克特人的阿爾巴王國。此阿爾巴王國,成為現在蘇格蘭王國的母體。 西元1014年,布萊安波魯統一愛爾蘭,成功並擊退殖民愛爾蘭的維京勢力,使維京人的愛爾蘭遠征規模縮小。然而,布萊安波魯在這場戰爭戰死後,卻發生愛爾蘭諸侯們的主權之爭。諸侯們為了在霸權之爭勝出,而借英格蘭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之力,卻使愛爾蘭在此後持續遭受英格蘭的政治介入。 威爾斯的塞爾特民族也跟愛爾蘭及蘇格蘭相同,沒有單一王族,因此部落之間的勢力之爭持續了一段歷史,但在西元十三世紀,圭內斯公爵在威爾斯境內成功擴大其勢力,並獲英格蘭國王受封「威爾斯親王」的稱號,圭內斯公爵獲得威爾斯境內最高地位。然而過了不久,愛德華一世即位英格蘭國王後,便主張英格蘭對威爾斯擁有上級統治權。威爾斯端反對此主張,於是英格蘭入侵威爾斯。在壓倒性的軍事力量差距下,威爾斯降伏於英格蘭,圭內斯公爵國自此崩解。當時,繼承威爾斯親王稱號的,變成擁有英格蘭國王位繼承權第一位的王子,故此後一直到現代,在傳統上擁有英格蘭國王位繼承權第一位的王子,便擁有威爾斯親王稱號。 儘管蘇格蘭與愛爾蘭及威爾斯不同,有統治國家的國王,但因為長期處於對英格蘭的從屬立場。故蘇格蘭也與愛爾蘭同樣地,讓英格蘭決定王位繼承權之爭的結果,但由於蘇格蘭與法國這個英格蘭的宿敵結為同盟,而招致英格蘭國王之怒,使蘇格蘭遭受英格蘭的突然襲擊。當時身為蘇格蘭王的約翰國王被迫退位,連歷代加冕蘇格蘭王位時使用的斯昆石都被英格蘭沒收,為此被激怒的民眾,由威廉·華勒斯為首掀起叛亂。蘇格蘭諸侯們也加入叛亂,最終發展成獨立戰爭。威廉·華勒斯雖因敗戰而被處刑,但之後羅伯特·布魯斯成功擊破英格蘭國王,並獲得羅馬教宗的正式批准,成為蘇格蘭王。 |